创新强校工程
 学校主页 | 首页 | 组织机构 | 项目申报 | 创新强校考核 | 政策法规 |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政策法规>>上级文件>>正文
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办法(试行)
2017-06-08 22:57   审核人:   (点击: )

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办法(试行)

为加强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成效的考核,根据《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总体方案(试行)》(粤教高〔20166号),现制定《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办法(试行)》。

  一、考核范围

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范围是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普通高等学校。

   二、考核原则

  (一)客观公正原则。考核工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反映各高校实施创新强校工程的建设成效。

  (二)目标导向原则。通过发挥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促进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工作部署,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三)分类指导原则。综合考虑各类型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和建设目标,各高校按照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等4种类型进行分类建设,分类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四)探索创新原则。对考核指标实行动态管理,根据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实施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和规范。

   三、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体系主要用于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含硕士授权高校、公办一般本科高校和民办本科高校)等类型高校的考核(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各类高校考核指标体系均由6个一级指标组成,分别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综合管理绩效评价,满分值100分。考核不同类型高校的一级指标的所占分值(权重)不同。各一级指标下设21-23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设49-52个三级指标,针对不同类型高校在三级指标中设17-19个核心指标。考核指标既有定量考核指标,由经核实的相关数据直接计算得分;也有定性考核指标,由专家评审确定得分。一级指标得分为各二级指标得分之和,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得分均不得超过该指标的满分值。考核指标是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工作、管理部门实施管理与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指标及评分办法详见附件。

   四、考核程序

   1.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工作。每年6月份对各高校上一年度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业绩考核。

   2.各高校根据考核指标和评分办法进行自评,并提交自评书面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

   3.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高校自评报告进行稽核并出具考核结果。各高校考核结果经公示后予以公布。

   4.省教育厅根据各高校考核结果和综合修正因素等情况核定各高校创新强校工程年度奖补资金预算。

附件: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指标

     及评分办法

附件

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

考核指标及评分办法

 

一、指标体系

1.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本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19个核心三级指标(标识)。具体指标如下:

一级指标

满分值

二级指标

满分值

三级指标

满分值

1.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0

1.1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及成效

10

1.1.1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1

1.1.2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3

1.1.3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1

1.1.4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3

1.1.5 资源配置机制改革

2

2.师资队伍

15

2.1队伍规模及结构

3

2.1.1生师比

1

2.1.2 学历结构

2

2.2教师专业发展

10

2.2.1 高层次人才引培

4

2.2.2 教师培养培训

2

2.2.3 教师交流访学

4

2.3教师管理    

2

2.3.1 管理及制度建设

2

3.人才培养

27

3.1教学建设

5

3.1.1专业认证

1

3.1.2专业和课程建设

2

3.1.3教师教学能力

1

3.1.4实践教学

1

3.2教学改革

12

3.2.1学分制改革

2

3.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6

3.2.3创新创业教育

2

3.2.4教学成果奖

2

3.3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成效

4

3.3.1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比例

1

3.3.2教学质量保障

2

3.3.3学科、技能竞赛

1

3.4研究生培养

6

3.4.1研究生生源质量

2

3.4.2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2

3.4.3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

2

4.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26

4.1重点学科培育建设

3

4.1.1 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增量(或层次、级别的提升)

3

4.2学位点建设质量及动态调整

3

4.2.1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

2

4.2.2 学位点动态调整

1

4.3 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建设

4

4.3.1 协同创新平台自主培育

1

4.3.2 协同创新平台认定及建设成效

3

4.4 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3

4.4.1 现有或新增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及建设成效

3

4.5 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

2

4.5.1 制度建设及学术不端行为

2

4.6 科研成果质量及影响力

8

4.6.1 重大科研奖励(成果)

3

4.6.2 ESI论文总被引次数

3

4.6.3 高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或篇均引用数

2

4.7 获取科研经费数量

3

4.7.1 师均科技项目经费、社科项目经费或综合科研项目经费

3

5.社会服务

10

5.1 研究、开发、服务机构建设

3

5.1.1 新型研发机构和新型智库建设

1.5

5.1.2 技术转移机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及其他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1

5.1.3 有关研究、开发、服务机构的运作及产出情况

0.5

5.2 知识产权创造

2

5.2.1 发明专利申报授权及专利奖

2

5.3 科研服务及成果转化

5

5.3.1 横向合作经费

1

5.3.2 成果转让经费

2

5.3.3 咨政建言或服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1

5.3.4 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典型案例

1

6.综合管理绩效评价

12

6.1资源统筹力度及合理配置

4.5

6.1.1学校统筹力度和支出结构

2.5

6.1.2财务管理

2

6.2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

3

6.2.1国库集中支付项目支出进度

2

6.2.2绩效评价工作

1

6.3高水平大学建设资金管理情况

4.5

6.3.1高水平大学项目管理

1

6.3.2高水平大学项目资金安排及预算执行

3.5

总计

100

 

100

 

100

2.硕士授权高校。本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19个核心三级指标(标识)。具体指标如下:

一级指标

满分值

二级指标

满分值

三级指标

满分值

1.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0

1.1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及成效

10

1.1.1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1

1.1.2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3

1.1.3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1

1.1.4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3

1.1.5 资源配置机制改革

2

2.师资队伍

20

2.1队伍规模及结构

3

2.1.1生师比

1

2.1.2 学历结构

2

2.2教师专业发展

14

2.2.1 高层次人才引培

4

2.2.2 教师培养培训

3

2.2.3 双师双能教师引育

4

2.2.4教师交流访学

3

2.3教师管理

3

2.3.1 管理及制度建设

3

3.人才培养

34

3.1专业和课程建设

5

3.1.1专业认证

1

3.1.2优质专业和课程建设

2

3.1.3校企共建专业

2

3.2教师教学能力

2

3.2.1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2

3.3实践教学

7

3.3.1实践(实训)教学学分(学时)数占比

1

3.3.2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2

3.3.3创新创业教育

4

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成效

9

3.4.1学分制改革

1

3.4.2校企协同育人

3

3.4.3信息化建设及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

2

3.4.4教学成果奖

3

3.5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成效

6

3.5.1教学评估

2

3.5.2学科、技能竞赛

2

3.5.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2

3.6研究生培养

5

3.6.1研究生生源质量

1

3.6.2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2

3.6.3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

2

4.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16

4.1重点学科培育建设

2

4.1.1 省级重点学科的增量(或层次提升)

2

4.2学位点建设质量

1

4.2.1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1

4.3 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建设

3

4.3.1 协同创新平台自主培育

1

4.3.2 协同创新平台认定及建设成效

2

4.4 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3

4.4.1 现有或新增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及建设成效

3

4.5 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

1

4.5.1 制度建设及学术不端行为

1

4.6 科研成果质量及影响力

4

4.6.1 重大科研奖励(成果)

2

4.6.2 师均高水平论文数

2

4.7 获取科研经费数量

2

4.7.1 师均科技项目经费、社科项目经费或综合科研项目经费

2

5.社会服务

8

5.1 研究、开发、服务机构建设

3

5.1.1 新型研发机构和新型智库建设

1

5.1.2 技术转移机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及其他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1

5.1.3 有关研究、开发、服务机构的运作及产出情况

1

5.2 知识产权创造

1

5.2.1 发明专利申报授权及专利奖

1

5.3 科研服务及成果转化

4

5.3.1 横向合作经费

1

5.3.2 成果转让经费

1

5.3.3 咨政建言或服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1

5.3.4 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典型案例

1

6.综合管理绩效评价

12

6.1资源统筹力度及合理配置

4.5

6.1.1学校统筹力度和支出结构

2.5

6.1.2财务管理

2

6.2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

3

6.2.1国库集中支付项目支出进度

2

6.2.2绩效评价工作

1

6.3“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情况

4.5

6.3.1“创新强校工程”项目管理

1

6.3.2“创新强校工程”项目资金安排及预算执行

3.5

总计

100

 

100

 

100


3.公办一般本科高校。本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17个核心三级指标(标识)。具体指标如下:

一级指标

满分值

二级指标

满分值

三级指标

满分值

1.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0

1.1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及成效

10

1.1.1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1

1.1.2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3

1.1.3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2

1.1.4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2

1.1.5 资源配置机制改革

2

2.师资队伍

20

2.1队伍规模及结构

3

2.1.1生师比

1

2.1.2 学历结构

2

2.2教师专业发展

14

2.2.1 高层次人才引培

4

2.2.2 教师培养培训

3

2.2.3 双师双能教师引育

4

2.2.4教师交流访学

3

2.3教师管理

3

2.3.1 管理及制度建设

3

3.人才培养

37

3.1专业和课程建设

6

3.1.1专业认证

1

3.1.2优质专业和课程建设

3

3.1.3校企共建专业

2

3.2教师教学能力

2

3.2.1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2

3.3实践教学

9

3.3.1实践(实训)教学学分(学时)数占比

2

3.3.2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3

3.3.3创新创业教育

4

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成效

9

3.4.1学分制改革

1

3.4.2校企协同育人

4

3.4.3信息化建设及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

2

3.4.4教学成果奖

2

3.5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成效

8

3.5.1教学评估

3

3.5.2学科、技能竞赛

3

3.5.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2

3.6学位授予质量

3

3.6.1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质量

3

4.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13

4.1重点学科培育建设

2

4.1.1 省级重点学科的增量(或层次提升)

2

4.2 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建设

2

4.2.1 协同创新平台认定及建设成效

2

4.3 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2

4.3.1 现有或新增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及建设成效

2

4.4 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

1

4.4.1 制度建设及学术不端行为

1

4.5 科研成果质量及影响力

4

4.5.1 重大科研奖励(成果)

2

4.5.2 师均高水平论文数

2

4.6 获取科研经费数量

2

4.6.1 师均科技项目经费、社科项目经费或综合科研项目经费

2

5.社会服务

8

5.1 研究、开发、服务机构建设

3

5.1.1 新型研发机构和新型智库建设

1

5.1.2 技术转移机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及其他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1

5.1.3 有关研究、开发、服务机构的运作及产出情况

1

5.2 知识产权创造

1

5.2.1 发明专利申报授权及专利奖

0.5

5.2.2 软件著作权、鉴定的科技成果

0.5

5.3 科研服务及成果转化

4

5.3.1 横向合作经费

1

5.3.2 成果转让经费

1

5.3.3 咨政建言或服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1

5.3.4 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典型案例

1

6.综合管理绩效评价

12

6.1资源统筹力度及合理配置

4.5

6.1.1学校统筹力度和支出结构

2.5

6.1.2财务管理

2

6.2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

3

6.2.1国库集中支付项目支出进度

2

6.2.2绩效评价工作

1

6.3“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情况

4.5

6.3.1“创新强校工程”项目管理

1

6.3.2“创新强校工程”项目资金安排及预算执行

3.5

总计

100

 

100

 

100


4民办本科高校。本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17个关键核心三级指标(标识)。具体指标如下:

一级指标

满分值

二级指标

满分值

三级指标

满分值

1.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0

1.1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及成效

10

1.1.1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2

1.1.2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3

1.1.3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3

1.1.4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1

1.1.5 资源配置机制改革

1

2.师资队伍

20

2.1队伍规模及结构

4

2.1.1生师比

2

2.1.2 学历结构

2

2.2教师专业发展

13

2.2.1高层次人才引育

2

2.2.2教师培养培训

4

2.2.3 双师双能教师引育

4

2.2.4教师交流访学

3

2.3教师管理

3

2.3.1 管理及制度建设

3

3.人才培养(38分)

38

3.1专业和课程建设

5

3.1.1专业及课程建设规划

1

3.1.2优质专业和课程建设

3

3.1.3校企共建专业

1

3.2教师教学能力

2

3.2.1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2

3.3实践教学

9

3.3.1实践(实训)教学学分(学时)数占比

2

3.3.2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3

3.2.3创新创业教育

4

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成效

9

3.4.1学分制改革

1

3.4.2校企协同育人

4

3.4.3信息化建设及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

2

3.4.4教学成果奖

2

3.5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成效

10

3.5.1教学评估

3

3.5.2学科、技能竞赛

2

3.5.3报到率

2

3.5.4考研率

1

3.5.5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2

3.6学位授予质量

3

3.6.1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质量

3

4.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9

4.1 重点学科培育建设

2

4.1.1 省级重点学科的增量(或层次提升)

2

4.2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2

4.2.1 现有或新增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及建设成效

2

4.3 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

1

4.3.1 制度建设及学术不端行为

1

4.4 科研成果质量及影响力

2

4.4.1 师均高水平论文数

2

4.5 获取科研经费数量

2

4.5.1 师均科技项目经费、社科项目经费或综合科研项目经费

2

5.社会服务

8

5.1 研究、开发、服务机构建设

3

5.1.1 新型研发机构和新型智库建设

1

5.1.2 技术转移机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及其他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1

5.1.3 有关研究、开发、服务机构的运作及产出情况

1

5.2 知识产权创造

1

5.2.1 发明专利申报授权及专利奖

0.5

5.2.2 软件著作权、鉴定的科技成果

0.5

5.3 科研服务及成果转化

4

5.3.1 横向合作经费

1

5.3.2 成果转让经费

1

5.3.3 咨政建言

1

5.3.4 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典型案例

1

6.综合管理绩效评价

15

6.1资源统筹力度及合理配置

7

6.1.1学校统筹力度和支出结构

3

6.1.2财务管理

4

6.2年检及财政支持项目的绩效考核情况

4

6.2.1学校年检

3

6.2.2学校获得中央或省的专项资助项目及绩效评价工作

1

6.3“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情况

4

6.3.1“创新强校工程”项目管理

1

6.3.2“创新强校工程”项目预算执行

3

总计

100

 

100

 

100

二、指标内涵及评分标准

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硕士授权高校、公办一般本科高校、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强校工程考核指标内涵及评分标准分别见附表1-4

附件【申报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学科代码.doc已下载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创新强校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873号